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长91.1% 专精特新企业成“生力军”

来源:深圳商报 发布:2022-08-03 18:13:19

2928,是深圳市最新的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数量。

今年6月,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了2021年度深圳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名单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遴选范围重点集中在制造业中小企业。据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显示,深圳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.1%,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长91.1%,规模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.6%。

稳住制造业基本盘,专精特新企业成为“生力军”。

梯度培育引导企业做大做强

以专注铸专长、以配套强产业,以创新赢市场,是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特点。

据统计,深圳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7.63%,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平均水平的2.5倍。此外,企业近几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平均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%,展现了良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。

1997年在深圳成立的本贸科技,作为城市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,是市专精特新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目前已建设持有和运营了腾讯坪山深宇数据中心、深圳松岗阿里项目、广州南沙百度项目等,运营的高功率机柜数量接近10000架。“建设数据中心,对室内环境有严苛要求,恒温恒湿是基本条件,因此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不小,而深圳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,对我们来说就像‘及时雨’。”本贸科技财务经理尹璞告诉记者。

记者注意到,除了制造业企业占比大,此次名单内企业还有一大特点是,都为规模以上企业。此前,市工信局分享了自己的一套梯度培育体系,即“小升规、规做精、精上市、市做强”。

为引导企业做大做强,在此次遴选指标中,深圳按照地区梯度划分。在企业上年末总资产指标上,珠三角核心区须达3000万元以上,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地区、北部生态发展区须达2000万元以上;在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指标上,珠三角核心区须达3000万元以上,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地区、北部生态发展区须达2000万元以上。

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企业逾3000家

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,助力中小企业不断攀登高峰。

据统计,截至2021年年底,深圳市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69家,居全国城市第四;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870家,总量居全省第一。

今年上半年,全市国家、省、市三级共3042家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企业,增加值合计增长12.8%。

“专精特新企业有灵气、有活力。”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成立于2008年的深圳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,于2021年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
该公司副总经理林颖告诉记者,华图测控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文物保护科技企业之一,已为包括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深圳博物馆在内的数百个博物馆,提供产品服务。比如慈宁宫、寿康宫展出文物的实时环境监测,南京“法老·王”展重点文物的恒湿调控,以及三星堆展的照明灯光升级等, 都有华图测控的身影。

文物的保存对环境要求极高,因此对保存设备和环境调控的研发投入不小。林颖告诉记者,自从公司获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就受到了来自各个部门的“关爱”。“宝安区工信局会定期组织区里的各个重点‘小巨人’企业研讨,并细心了解我们的困难和发展瓶颈;工行、农行、中行、建行也会主动来走访,希望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,并且此后也都落实到位;区科技创新局也积极寻找更适用的生产厂房,帮公司提升制造能力。”她表示。

丰沛雨水灌溉创新源泉

华图测控的“待遇”,是深圳市扶持“小巨人”企业的一个缩影。

记者了解到,为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服务,市人力和资源保障局将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纳入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申报,市科技创新委将“小巨人”企业纳入深圳市外籍“高精尖缺”人才认定,深圳市税务局把“小巨人”企业加入办税直通车服务名单,银行等社会服务机构也纷纷出台专精特新企业“专属服务”。

丰沛雨水灌溉,让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创新源泉。

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深圳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,有效填补了我国在空天领域超薄厚度蜂窝芯国产化的空白。“这颗商用卫星装备的太阳翼基板,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超薄厚度蜂窝芯材料,厚度仅为0.018毫米。此外,我们还综合使用蜂窝+碳纤维方案,更好地实现卫星结构轻量化。”乾行达总经理兼创始人罗昌杰告诉记者。这种材料不仅性能上达到国际同类水平,价格也仅为进口材料的一半。
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市场虽然规模不大,但对于供应链却十分重要,往往处于细分市场和专业市场领域,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进入成本,可以在细分市场上形成“护城河”。

此次市工信局遴选出的深圳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名单中,不仅重点集中于制造业,更优先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。“做好电子信息材料、新能源材料、生物材料等领域建设,将助推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”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刘兴贺表示。(首席记者 袁斯茹)

相关新闻